1901年
山東巡撫袁世凱創(chuàng)辦山東大學堂的奏折,,經光緒皇帝批準,。同年11月,,“山東大學堂”在濼源書院創(chuàng)辦,1906年改為“山東高等學堂”,,為山東官辦教育之始,,是繼京師大學堂之后的我國第二所國立大學,也是“山東大學”歷史的起點,。
濟南“枕流畫社”于四年前建立,,盟主(社長)松年(字小夢),擅長花鳥畫,曾任汶上縣令,。
1903年
山東省立濟南第一師范學校(今濟南市師范學校)成立,。其前身是1902年為培養(yǎng)送京師、保定及留日的師范生,,由山東大學堂附設的師范館,,次年改為山東師范學堂,為山東師范美術教育的開端,。
1904年
廣智院建成,,是中國最早的博物館建筑。該院集展覽,、宗教和文化教育于一體,,在當時的山東和華北地區(qū)頗有名氣。
1909年
2月:朝廷準山東巡撫袁樹勛所奏,,創(chuàng)辦山東圖書館,,館址在濟南大明湖西南隅,5月動工,,次年1月建成,。圖書館仿寧波藏書樓“天一閣”布局而興建,,是國內最早的省級公共圖書館之一,。
1912年
宣統(tǒng)退位,中華民國成立,。
1913年
7月:私立濟南育英中學成立,,校長為孔祥柯,學校設有美術,、勞作等科,。
10月:“濟南教育圖書社”創(chuàng)辦,對促進濟南乃至山東文化普及產生了積極作用,。
1918年
俞劍華于北平高等師范圖畫手工科3年期滿畢業(yè),,成績名列第一。
1921年
俞劍華暑假游曲阜,、泰山,,作《曲阜泰山寫生旅游記》并發(fā)表在《北平晨報》,《上海時事新報》轉載,,日本《中央美術》譯載,。
赫保真、郭蘭村,、傅保圣組成民間畫會“益社”并編印《益社季刊》兩期,。結社期間,拜丁東齋、劉軼東為師,,又參加了上海美專的函授學習,。
“同志畫社”成立。前身是由郭蘭村等人創(chuàng)辦的“益社”,,在丁東齋先生的建議下擴大范圍,,定名為“同志畫社”,丁錫綸為社長,,劉炯為副社長,,畫社社員有丁東齋、陳洪綬,、陳錫慶,、陳壽榮、郭味蕖,、于希寧等二十余人,。至1937年冬,日寇入侵山東省,,濰縣淪陷,,畫社活動停止。
1922年
周愛周發(fā)起唯美畫會,,在濟南貢院墻根教育會舉辦美展,,同年,約同省教育會孫伯堂,、許俊甫創(chuàng)辦私立山東美術學校,,秋季即招生開課。
山東高唐籍李苦禪考入北平藝專學習國畫,,次年,,拜齊白石為師習中國畫。
1923年
周愛周創(chuàng)辦的私立山東美術學校經教育部批準立案,,并經山東議會通過預算,,每年補助學校4800元。
1924年
北平美專發(fā)生學潮,,俞劍華返濟任山東美術學校國畫教員,,兼任山東師范學堂國畫專修科教員等,又組織“翰墨緣畫社”,。社友王文楨,、張愚瑛整理陳師曾先生著《中國繪畫史》,由翰墨緣畫社出版,。次年1月,,開始獨立編輯發(fā)行《翰墨緣半月刊》,,共出版13期,每期出刊后都郵寄給商務印書館,。
1925年至1927年
俞劍華聯(lián)合濟南畫家舉行書畫展覽義賣,,將全部善款300余元匯寄上海,援助“五卅慘案”被害家屬,。
1927年
周愛周舉辦個人畫展,,募集8000元用于建設私立山東美術學校新校,并開辟愛美路,,安置愛美坊,,廣植樹苗,點綴學校,。在新校落成祝賀會上,,山東督辦張宗昌親臨學校講演,并捐助10000元,。1928年,,因“濟南慘案”發(fā)生,校務中斷,。
1928年
俞劍華任上海新華藝專教務長,、教授。
柳子谷與張書旂,、徐悲鴻同居南京,,過從甚密,經常合作答贈,,時稱“金陵三畫家”,。
1928年至1930年
關友聲創(chuàng)建“嚶園”,。據(jù)《詩經》中“嚶其鳴矣,,求其友聲”之意取名“嚶園”,是關友聲為書畫創(chuàng)作,、交友談藝而專門構筑的庭院,。“嚶園”自建成以后,,吸引了眾多的文人墨客探訪雅集,。座上客有張伯駒夫婦、張大千,、啟功,、老舍、李苦禪,、俞劍華等名流,,對當時山東書畫界的內外交流與發(fā)展起到一定的作用。
1929年
8月:山東濰坊籍徐培基考入上海新華藝專,繼續(xù)隨俞劍華先生學畫,。
山東省立高級中學成立,,是當時山東唯一的公辦高中,其前身為山東大學附屬高中(創(chuàng)辦于1926年),,設繪畫,、勞作等科目。
俞劍華兼任上海新華藝專國畫系主任,。
青島“少海書畫社”成立,。以國畫家為主體,發(fā)起人為王文禎等20人,,主任劉仲永,、劉菊園。畫社開展金石書畫研究,,組織畫展,,曾出版兩期《少海書畫社書畫冊》。